close

  教育部在12月16日發佈了《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對高考進行改革。由於《意見》中表示,從2017年開始全國都將開始高考綜合改革,即在高考中實施語文、數學、外語3門學科全國統考,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6門學科任選3科的考試成績。因此不少教育領域的從業者以及專家都認為,今後高中很可能將採用“走班制”進行教學,並對沒有“固定班級”、“同桌的你”消失等表示擔憂。(12月21日《新文化報》)
  對於“走班制”,人們目前的主要擔憂,主要集中於兩個,一個是“會疏於對學生紀律上的要求”;另一個是“沒有固定班級,不再有‘同桌的你’,這不利於學生團隊觀念的培養”。我覺得這種擔憂有些杞人憂天。
  很清楚,這裡的“走班制”,很像大學的“選修課”,即上完某節課,再回到原來的班級。顯然,將“走班制”等同於沒有“固定班級”是對班級概念的誤解。事實上,語數外作為高中主課,依然走著傳統固定班級這種教學模式。從時間上看,這三門課程占據著學生大部分學習時間;從形式上看,不管同學怎麼變化,他們總是有自己的固定同學,有“同桌的你”。
  另外,“走班制”也並不是說時刻在走在變,而是一旦選定,就會固化下來,成為新的班級,也會有新的“同桌的你”。我們總不能說換了一個“你”就再不是“同桌的你”了吧?何況,學習的最大目的在於“學習”,包括知識,也包括人際之間的溝通交往能力。同學本是一種緣分,即便是“同桌的你”變成了“同學的你”,只要純真的友誼還在就夠了。給同學情塗抹上功利色彩,就把教育想偏了。
  至於“紀律和團隊觀念”,這兩者之間確實存在一定因果關係,但“走班制”不見得就會導致“疏於紀律要求”。因為儘管走班制學生是“拼湊的班級”,但並非我們想象的“一盤散沙”,一方面,任課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,自然要維護好課堂紀律,管理本是教師職責所在;另一方面,學生本身是為學習,必然會有一定自覺性。而且,推行起來,學校也會對“走班”指定班主任。顯然,走班不是疏於“紀律”會導致鬆散,反而由一個管理增加到多個管理,更有利於紀律的維護。事實上,集體榮譽感更多還是體現在“原來的班級”,而隨著同學在一起的時間減少,必然會更會珍惜在一起時光。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旦變大,集體榮譽感只會變得更強而不是弱化。
  走班制的核心,是提倡分層次教學,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。這既是“以人文本”,也符合人才培養規律。眾所周知,一個人的天然稟賦和興趣愛好是不一致的,對於教師的教學風格的適應也是因人而異的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,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來說,無疑是巨大的。而且,走班制這種教學制度在西方國家也是通行做法。及早與國際接軌,最大限度地給一些偏才怪才怪才提供脫穎而出的機會,而不是任其湮沒。
  高中教學“走班制”是大勢所趨,其優劣留待時間檢驗,而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現實情況,需要我們及時預見並充分考慮。但不管如何爭議,對於教育,尊重個性、尊崇規律,讓高中教學社會效益最大化,應是我們始終秉持的原則,不能丟棄。
  文/晴川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“同桌的你”成“同學的你”也挺好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x58pxsowj 的頭像
    px58pxsowj

    巴黎

    px58pxsow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